歲寒生說:

【因為中央對軍隊的控製加強,宋朝對地方控製的中央集權也隨之加強。

政治統一為宋發展社會經濟提供了安定的局麵,但這隻是政治結構變化的枝節。從唐到宋的社會的轉型與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麵:

一便是經濟上。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封建社會,作為基礎的經濟自然是跟土地掛鉤,同樣的,唐宋這裡也是從土地製度開始的經濟上的變化。

唐朝中期以後,自北魏以來國家乾預土地占有和分配的均田製遭到敗壞,經濟製度及其所依托的軍事製度都發生了重大變化。曆經五代的變亂而至宋代,“田製不立”“不抑兼並”的土地私有化成為國策。允許土地買賣,使土地的流轉空前加快,中小地主與自耕農數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

有權勢的地主、官僚還可以通過強占民田、侵吞官田來擴充自己的私人土地。

北宋初,已經出現了官府正式承認土地所有權的憑證——文契。私田之外是官田或公田。宋代官府掌握的公田數量巨大。官府掌握的各種官田,也和私田一樣采取租佃製,而不是均田分給農民。公田中的一部分,作為職田分給官員;其餘大部分公田則出賣或出租。尤其南宋,為解決財政困難,更是大量出賣、出租土地。

土地成為商品,土地買賣和土地兼並,造就了大地主,也產生了大量的擺脫了部曲製下依附於主人的佃農。

在宋朝,土地兼並加劇發展,這是造成宋代商品經濟畸形發展的根本原因。而土地兼並,完全是由其自身經濟規律所決定的。

同時在此基礎上,宋代商品經濟大發展,也因此商業貿易十分發達,海外貿易物品遠銷五十餘國。以手工業、商業發展帶動的商品經濟在這一時期高速發展。】[1]

【二則是思想。宋朝的思想相比較先前發生了不少的變化。

這裡可以與先前所提的宋朝科舉製掛鉤。科舉製選拔人才,通過這種方式篩選所需要的人,也是在加強思想上的管理。

由於魏晉以來門閥等級製度的革除,寒門庶族地主獲得的權利、地位已顯然與舊時不同;又由於經濟上土地買賣和租佃製的普遍推行,經濟關係發生了重大變化,這勢必推動兩宋思想意識形態領域相應地發生變化。

地位上升的地主階級、尤其是庶族地主需要新的理論,以維護其新的社會關係和政治思想統治。宋學便在這一曆史條件下產生了,並且對後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除此之外,還有不得不提的重文輕武。它的具體表現就是宋代以文臣治天下,不僅宰執、州郡長官及縣令皆用文人,就連軍隊也由文人指揮。這是曆代所無的特點之一。】[2]

……

“什麼?!”

眾人到這裡終於忍不住驚呼一聲。

哪有這個道理?那文人還能去打仗嗎?身體受得住嗎?

赫赫有名的戰將,誰不是一身傷痕?

再加上,在外環境的惡劣,打仗的地方,一般人抗不下來的。想那大漢的霍去病,這個年輕的被神話了的武將,都在沙漠裡的千裡奔騎中受不住啊,據說他年少早逝跟這是分不開的。

環境惡劣的影響由此可見!

當然,不能把所有武將都當霍去病一樣變態,也不能以這些猛將的經曆作標杆作標準去要求彆人。但是。就是普通的行軍打仗,武將們在外的時候,難道還要遷就文人身體嗎?

也太誤事了!

【三便是重點要提的——宋朝的法律製度,宋朝的法律出現特異發展。】

很明顯,秦之後,漢律、唐律的變化都是巨大的。而宋,在戰亂之後承襲唐朝後的又一大王朝,它還會有什麼創新嗎?

【同樣,宋律的出現離開不了之前所提的社會生存環境上。

兩宋內部矛盾叢生,反抗不斷,又先後遭西夏、遼、金、元的侵逼,多在內外交困之下。不想滅亡就得變革。宋朝處於變局的時代,既須適應新變化,探索新製度,也得應付亂象,故法製日益嚴苛,法典治理開始被新的法製形式蠶食。

蘇軾說:“風俗之變,法製隨之。”宋代立法不宥於舊律,崇尚務實,多所變革,因而在立法上出現了專門化的趨勢。】[3]

……

饒是眾人有所感,此刻一聽,他們還是不由為此驚訝。

後輩的解說,再加上天幕上配套的地圖,這些直觀地告訴觀眾,宋的不樂觀的處境。

他們幾乎是失聲驚呼:

“宋,國土為何這樣小?”

可不是這麼小麼?

眼看先前的國土在一步步擴大,從秦到漢,到唐,哪個朝代國土的麵積不是在一步步的擴大?

但是你看這宋朝……實在是不能叫人昧著良心說它的國土麵積也在擴大。在加上這北宋到南宋地圖上的變化……更叫人牙疼了。

眾人歎息搖頭:“不行啊……”

光看著國土麵積就知道,宋四周強敵環繞。除了環海那麵,基本都將宋朝圍繞起來,可謂艱難。

再加上,宋朝動什麼不好,動軍權。收攬軍權到中央……這絕對不是好時候!

總結就是,處境堪憂。

但是就是這樣的宋朝,還出現了那麼發達的經濟商貿,可謂是畸形發展了。

宋朝到底怎麼做到的?

當然嗎,知道了他們也不會像宋朝這樣發展的。

不管是重文輕武,還是收攬軍權……怎麼看都太不可靠了。

所以說……宋到底是怎麼活下來的啊!急急急!

所有人都不由這樣想道。

於是,觀眾們就發現自己剛才在心裡說的話,化作重重彈幕出現在天幕上,快速劃過的時候,幾乎要將北宋南宋的地圖都遮蔽了。

所有人齊齊一愣,接著一同歡喜了起來。

這下好了,變成彈幕的話,後輩看到了就會回答的,而不是像先前——想問的時候

因為沒有彈幕的轉達讓後輩生生略過去!

可憋死他們了!

……

【所以說……宋到底是怎麼活下來的啊!感覺怎麼樣都不能好好發展的樣子,為什麼宋經濟就能發展得這樣好?不科學!】

歲寒生調了下設備後,又翻著筆記。一抬頭,便赫然發現直播間被刷屏了!至於彈幕內容……他定眼凝視彈幕時,到底沒忍住眼神飄忽了一下。

【這個啊……】

問這個問題,饒是歲寒生,也不由汗顏。必須先給觀眾的敏銳點個讚。真是會抓重點。

他覺得,宋朝乾的那些破事,他都有點不好意思說。

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丟人了!

【大家知道嗎,宋朝的外號是什麼。】

歲寒生深沉道,【人送外號:大送。】

話音剛落,在他的操作下,鍵盤彈跳兩下,他的屏幕上,觀眾們看到的天幕上同時跳出一行字來:

大宋=大送!

【那麼從哪裡說起呢?從宋太祖他那個弟弟說起吧。

宋朝的第二個皇帝。

他名叫趙光義,即位後改名為趙炅。在後周時蔭補入仕,官至殿前祗候、供奉官都知,相比他兄長的武將出身,無疑,他是個文官。

之後兩次攻遼,卻先後大敗於高梁河之戰和岐溝關之戰。此後執行守內虛外的政策,對遼采取守勢。】

……

【滅亡北漢以後,趙光義結束了自唐末黃巢之亂以來近九十年藩鎮割據混戰的局麵,再次形式上一統全國。

然後,他不顧眾臣反對,趁伐取北漢之勢,從太原出發展開北伐。

北伐的目的在哪裡?

這裡有個必須要提的背景:燕雲十六州。】

……

地圖上出現紅線,彎彎曲曲地行走著,在首尾連接中,將地圖上部分北方區域一一圈入。

沿著紅線這一路走過的地方看過去,觀眾們也忍不住歎息。

那些——原先赫然好好在秦、漢、唐的地圖上的國土啊!

沒了這處,拿什麼抵禦外敵呢?自古至今,乃至後世,塞外那些人可一直都對我們中原虎視眈眈,從來沒有停止過!

無疑,燕雲十六州的地形就是一層天然的屏障!

……

天幕驟然變化。被單獨畫出來的北方區域啪的一下放大。

這突然的動靜嚇了眾人一跳,然後他們就聽到後輩的聲音透過天幕傳來:

【首先介紹一下這個區域。燕雲十六州,彆稱幽雲十六州、幽薊十六州,是指中國北方以幽州(今北京)和雲州(今山西大同)為中心的十六個州,即今北京、天津北部(海河以北),以及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地區。

燕雲十六州。該地域為險要之地,易守難攻,自古是北方少數民族南下中原的必經之路,是中原王朝北部邊境天然的防禦陣地。

燕雲十六州流失於五代十國時

期。()

公元936年,後晉開國皇帝石敬瑭,原先是後唐河東節度使,後反唐自立的。】[4]

?歲歲如初提醒您《扒一扒想長生卻慘遭被騙的冤種們[曆史直播]》第一時間在[]更新,記住[()]?『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歲寒生說到這裡停了一下:

【說起節度使的反叛,這種反叛發生在唐朝後期的節度使身上真是一點不稀奇,到五代十國的後唐,在亂世裡那就更不稀奇了。

有關節度使,最有名的就是唐玄宗在位末期出現的那場安史之亂,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這場內戰使得唐朝人口大量喪失,國力銳減。這其中,安史之亂兩個叛臣安祿山和史思明都是節度使出身,兩個非中原出身的人,卻把整個大唐攪得天翻地覆。有趣吧。】

略帶諷刺地簡要說了下安史之亂。不過他隻是順口一提。安史之亂是多方麵疊加之後的結果。除了製度之外,還有他唐玄宗的。

唐玄宗統治後期,任用李林甫、楊國忠等寵臣,驕奢腐化,自恃強盛,銳意開發邊疆,邊鎮節度使增至十個,擁兵近五十萬,致使外重內輕,為邊將割據創造了條件。[5]

唐玄宗時期確實是大唐強盛的時期,但是看看後來的他乾了什麼?

他放任節度使的勢力膨脹。

搞得都城長安失陷,君儲逃亡。自己還丟人地被迫成了太上皇,自己的後妃、貴妃被迫自縊。甚至退位太上皇後更是淒慘。

“……”

總之,誰提到唐玄宗心情不複雜?

這些想法很快從腦海裡流過,沒過一會,他便整理好心情繼續:

【唐初沿北周及隋朝舊製,重要地區置總管統兵,即節製調度的軍事長官,初設時為負責管理調度軍需的支度使,同時兼管理屯田的營田使,主管軍事、防禦外敵。

唐朝天寶後,又兼所在道監督州縣之采訪使,集軍、民、財三政於一身,超過魏晉時期的持節都督,時稱“節鎮”。

到唐朝後期勢力大大加強,已經到獨攬大權的地步,舉例唐玄宗時期邊鎮十節擁兵四十九萬,而中央禁軍不過十二萬人,典型的外重內輕。

宋朝有了與之相對應的‘守內虛外’。當然兩個都不可取。唐和宋都各自嘗到苦果。】

他話音一轉,終於說回來:

【話說回來,這個後晉的開國皇帝石敬瑭,如果不是因為燕雲十六州一事,可能還有很多人記不住他,畢竟五代十國的破事太多了,五代十國的國家也太多了,那麼多……一眼看過去眼花繚亂的,誰又能對幾個開國皇帝眼熟呢?

而這個石敬瑭自然因為此事遺臭千年,到現在UP主還要呼籲大家一起譴責他!

他為了反抗後唐的李從珂,向契丹求援。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後晉,並且……他們有所約定。遼太宗與石敬瑭定約結為父子,遼太宗為父,石敬瑭為子。

等到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付出了借兵的代價。即:等到石敬瑭拿下中原,把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這使得遼國的疆域擴展到長城沿線,自此燕雲十六州一直流落在外,往後中原數個朝代都沒有能

() 夠完全收複。】

【燕雲十六州為什麼重要?

一是國防。從中原王朝來看,燕雲十六州的得失,關係一代江山的安危。

這是最直接也是最致命的!

這裡有雄偉險峻的燕山山脈和太行山山脈。西部地區多山地,地形複雜,是一道軍事天險。地形上,兩山交彙處更像是一道天鑄“城角”,以騎兵為優勢的北方遊牧民族在此被嚴重阻隔。

另外還有燕雲地區中部和南部奔流著桑乾河和巨馬河,為戰略防禦中心的河流。還有以長城為首的那樣的人為防線。

這些優勢隨著燕雲十六州的流失,統統去除了。

這十六州的幽、薊、瀛、莫、涿、檀、順七州在太行山北支的東南,稱為“山前”,其餘九州在山的西北,稱為“山後”。今長城自居庸關以東向西南分出一支,綿亙於太行山脊,到朔州以西複與長城相合,這就是內長城。

中原失“山後”,猶有內長城的雁門關寨可守,失“山前”則河北藩籬儘撤,遼國的騎兵就可沿著幽薊以南的坦蕩平原直衝河朔。所以中原王朝從後周柴榮起,就開始了與遼爭奪幽雲十六州的戰爭。】

【二是政治上的價值。從對手角度看看,在遼占領燕雲十六州以後發生在怎麼樣的改變?

對北方遊牧民族而言,占據燕雲十六州後,徹底改變了他們在與中原王朝軍事鬥爭的被動局麵。

北方遊牧民族政權,雖然軍事力量較強大,但他們沒有先進的文化製度,更沒有固定的財力收入。

由於自身政權製度的限製,在與強大的中原王朝鬥爭過程中,要麼是取得暫時的軍事勝利;要麼被強大的中原王朝,如漢唐,被他們徹底擊垮。[6]

但占據燕雲十六州後,這一局麵徹底改變。通過燕雲十六州這一窗口,他們開始了解中原,逐步接觸中原文明,學習中原先進的生產方式。

這樣的對手如何不可怕?

縱使你過去領先了又如何?你過去將他們打敗了又怎麼樣?你的對手,在學習你的文化,在學習你的長處要打敗你!

而你在乾什麼?】

宋朝,你在乾什麼?

憤然出聲的那一刹,歲寒生說的是遼,可說的卻不僅僅是遼。他想到更多更遠的地方。

作為後人,說起一些不如意的曆史,難免有些不平。

……

而觀眾們,三個時空力,有幸進入直播間作為觀眾的所有人齊齊起立。

這樣的質問,如何不令人駭然!

&n-->>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