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歲寒生呼出一口氣。
【幾百年後,分裂最終是由隋朝結束。隋文帝楊堅命其子楊廣等統軍攻陳,至次年(589年)攻陷建康,陳朝滅亡,至此,隋統一。
此時這分久必合雖然在隋這裡落下句號,但是這並不是終點。人們在說起隋時往往會跟後麵的唐朝一起提起,稱作‘隋唐時期’。同先前的‘秦漢時期’有著異曲同工。
因為隋和秦一樣——存在的時間太短了,就連亡國,也是一世亡國。】
……
跟隨著後輩的話,眾人不約而同地,也想起秦朝來,將一者一對比,頓時露出一個微妙的神色來。
可不是微妙嗎!
而本人在的那個時空裡,則更是微妙了。
……
秦。
“……”
氣氛不知不覺間變得古怪起來。
先前在還敢高聲討論的人,此刻也受環境所迫,不由地閉上了嘴。
壓力給到他們的時候,他們端正神色,立刻學習秦臣們那副寵辱不驚、天塌下來都不關我事的樣子,進入狀態心無旁騖繼續做著自己的事。
嬴政他們君臣相處和諧,不是沒有原因的。
他們感歎。
……總之,他們向人家學學,苟上那麼一苟。那麼他們在鹹陽宮的這段日子……應該也能躲過嬴政的暴怒,能全須全尾回去吧?
礙於嬴政他那暴君人設,眾人還真有點不確定,但是眼見為實後,仔細琢磨覺得……似乎又並不是沒有可能。
“……”
嬴政現在確實很生氣,不,更多的是憋屈,煩躁。
從後輩口裡,明明已經習慣我大秦成了後世人帶著諷刺的對照組對象,但是每次聽到,他就是不爽!
特彆是漢。
在後輩的曆史裡,這後麵承襲秦製的漢,時不時拉秦出來嘲笑。以那張蒼的徒弟賈誼為代表。《過秦論》裡
這踩高捧低,嬴政看在對方把秦製用得很好的份上,忍了。漢朝是在他們大秦的基礎上發展的,用的官員也多是在秦朝做過事的,就連用的資料也多是大秦的。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蕭何。進鹹陽後其他人都被迷昏了眼,隻有他直奔秦丞相府,拿到禦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全國山川險要、郡縣戶口。
前秦官、大秦資料,以及依據《秦律》編寫《漢律》的眾人裡,蕭何也是其中舉足輕重的人物。
如何跟大秦沒關係?息息相關!
……當然,要說漢是秦的延續,那還是算了。
……
可這個隋朝是怎麼回事?
嬴政對這個隋文帝印象很深,對他們隋朝……一世而亡的印象同樣很深。以至於,一聽到隋就會想到他們大秦自己。
嘖,因此,更不爽是很正常的吧對吧!
“……”
……
漢。
劉徹才剛剛冷靜下來不久。
他坐下喝了口水緩緩。
東漢過去了,他們心情也平複得差不多了。
隻是希望後輩說到後麵的時候,不要拉著他們漢末說了——丟人!已經夠丟人的了!無論是西漢末,還是東漢末,都很丟人啊!
慶幸這殿上的沒什麼旁人,不然……
“隋文帝,可惜了啊。”
當然,隋,一世亡國,肯定是是有問題的。
但是這並不影響劉徹在某些方麵上欣賞對方。
當然,主要還是欣賞對方在對突厥上的一些舉措。如,他大膽采納臣子的意見,直接從內部把突厥這個塞外民族分化了東突厥和西突厥,然後再逐一破之,不可不妙。
想法很簡單,但是實施起來卻很困難。
想在漢以後隋之前,那些塞外民族囂張得很,那“五胡亂華”不就是這麼來的嗎……
劉徹深吸一口氣:縱使不是在大漢出現的事。但是後輩也說了。那些塞外民族內遷,是從他們大漢開始的!
那些塞外民族都是慕強的。
強時是一家人,自然相安無事。但當你弱時,這個時候就不是自家人了,你就是人家眼裡的大肥肉,他們就要從你身上狠狠撕下塊來!
這真是心梗得很。
劉徹擺擺手。
他們現在也是。一時的打敗匈奴並不是結束。他們一時的稱臣也並不是結束。
……
【隋朝的開國皇帝隋文帝楊堅,上位也不甚光彩。
之前曾經提過,他利用外戚身份逼迫外孫退位,建立隋朝。不過……在當時那個環境下,他上位稱帝、改朝換代也確實是一件好事。
除了結束長時間分裂統一這項功績外,他在政治、經濟方麵製度都頗有建樹。他在位期間修定刑律和製度,適合於南北統一後的我國。之後的唐在建設發展中也沿用了不少隋製。】
【其中法製上,他在位時在中央實行三省六部製,在地方上將州、郡、縣三級製改為州、縣兩級製,由此鞏固了中央集權。
又頒行《開皇律》。將原來的宮刑、車裂、梟首等殘酷刑法予以廢除。規定一概不用滅族刑。減去死罪八十一條,流罪一百五十四條,徒、杖等罪千餘條,保留了律令五百條。刑罰分為死、流、徒、杖、笞五種。基本上完成了自漢文帝刑製改革以來的刑罰製度改革曆程,這就是封建五刑製。】
【經濟上繼續推行均田製,減輕賦稅徭役,規定五十歲可“免役收庸”,又興修水利,開鑿廣通渠(富民渠)。還曾經多次減稅,以及著手整頓戶籍和賦役,為此他在位期間采取了一些措施,以加強人口管理。有利於減輕人民負擔,促進農業生產,穩定經濟發展。
其中在戶籍上,推行“輸籍法”和“大索貌閱”。“輸籍法”:製定各戶等級和納稅標準的辦法。政府利用這一手段搜括隱藏戶口,以防止人民逃稅和抑製士族、豪強占有勞動人口,從而確保政府
收入(),加強中央集權。“輸籍法”、“大索貌閱”⒁()_[()]⒁『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整頓戶籍。】
【軍事上改革府兵製,以期兵農合一,對各族采取招安與軍事防禦並行策略,使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經濟發展。
另外在軍事上,UP主也提過。隋文帝對周邊各族,采取了軍事上的防禦和政治上的招撫政策,有效地處理了民族矛盾,最典型的就是突厥一族。北擊突厥,打擊了遊牧帝國的囂張,同時穩定了東亞局勢。為隋朝發展乃至中國後世安穩發展奠定了牢固基礎。楊堅挑撥分化及軍事打擊下分裂突厥成兩部。
不久,東突厥部啟民可汗稱臣內附,更是上隋文帝尊號“聖人莫緣可汗”。
在隋文帝統治期間,國勢強盛,府庫充盈,經濟繁榮,人丁大增,開創了“開皇之治”。《文獻通考》上說:“古今稱國計之富者莫如隋。”為隋唐盛世的出現奠定了基礎。[1]
不過隋的一世亡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
重點來了!
一個朝代越是強大,那麼垮台的時候便越是可怕。
孟子說:“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大家族通常情況下還會傳個三四代,才會有傾頹之時。一代就垮,實在是……
誰會不好奇?
【實際上早在他統治後期已經有所端倪,或者說他親手埋下了禍端。
開皇十三年(593年),下詔建仁壽宮,使楊素監造。平山填穀,以建宮殿,規模很大。因督役嚴急,丁夫死者以萬數。
開皇十五年(595年),仁壽宮修成。文帝到了那裡,看到宮殿十分壯麗,大怒道:“楊素殫民力為離宮,為吾結怨天下。”楊素聽了,很怕受處分。但獨孤後對這所離宮感到很滿意,文帝的態度也就變了。第二天召見楊素,賜錢百萬,錦絹三千段。】[2]
說到此,歲寒生聲音頓了頓:
【有人可能會因此認為,隋文帝楊堅是個戀愛腦,是個妻奴,並將仁壽宮“督役嚴急,丁夫死者以萬數”的責任全部推給獨孤後的滿意,以此作為她無理取鬨的整局。
但是實際上,他的妻子獨孤皇後“雅好讀書、識達今古”,在隋文帝登基後又參預朝政,對於“開皇之治”功不可沒,與楊堅並稱“二聖”。開皇年間的政治決策,很難分得清哪些是隋文帝的主意,哪些是獨孤皇後的的主意,而她的政治影響力也不僅限於影響隋文帝而已。[3]
在仁壽宮一事上,是獨孤後一個人的責任嗎?
……通觀整體,在其中沒有一個人是無辜的。無論是權臣楊素,帝王楊堅,還是皇後獨孤伽羅,沒有一個人是無辜的。】
……
聽眾在這樣的娓娓訴說裡沉默。
靜謐無聲。
他們知道這還不是結束。
……
果不其然。
【楊堅好猜忌苛察,容易聽信讒言。這是他性格上的弱點。
() 在他晚年的時候,逐漸多疑,更恐怖的是他開始濫殺大臣,其中不乏一些功臣。像虞慶則、史萬歲等功臣故舊先後被殺。又廢黜太子楊勇立晉王楊廣為太子。
此外,在他手裡時法製逐漸遭到破壞,他自己熱衷廷杖,“每於殿廷打人,一日之中,或至數四”。
用法時也“不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