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那個時候,又是一段動亂的年代。】

【東漢在末年時搖搖擺擺,苟延殘喘,最後終結於220年。

略過西晉。

在下一個大一統王朝隋建立的時候,已經是在581年的事了。以朝代算算時間,三國和魏晉南北朝這一段曆史,這中間跨度竟然可達361年!更加可怕的事,實際上,亂世遠不止這麼長的時間。亂世起點可從東漢末年開始算起,而終結則可以延長到唐初。】

……

也就是說書麵是說361年。但是實際上遠不止這麼久。

聽者一邊聽一邊思考,筆尖一動,在旁邊備注上了。

……

【在東漢有兩大亂相。一是漢朝代代相傳的外戚之禍。二是權力越發大的宦官之患。

因為宦官在皇帝與外戚鬥爭的夾縫中逐步增強自身的勢力進而把持朝政,在此之前外戚才是大麻煩。

而東漢的外戚乾政,相比於西漢,更是可怕。

梁氏戚族曾長達20多年的專權。梁冀更是達到了外戚權力的巔峰,漢衝帝、漢質帝都被他牢牢控製。漢質帝因童言無忌而被毒殺,之後漢桓帝即位。

東漢宦官專權開始於十歲即位的漢和帝時期,東漢十二帝,宦官專權開始於東漢的第四位皇帝。此後的曆代東漢皇帝都是年幼即位,其中最小的殤帝即位時剛滿百日,桓帝即位時年齡較大,但也不過十五歲。

漢桓帝聯合宦官一起誅滅了梁氏。漢桓帝將與他同謀的十三個宦官封侯,自是宦黨乾政。[1]

不難看出,這是一步錯棋。隻不過外戚之禍變成了宦官之禍了。

——無論,他們原先的立場是怎麼樣的。對於被他們剝削的人民來說,這些都是害蟲,都是一丘之貉。】

……

觀眾們聽得是又氣又急。心裡那可真是恨鐵不成鋼。

胸口劇烈起伏,寫字時用力得都差點把手裡筆折斷。

【皇帝登位的時候年幼,往往會造成國家大事落在他母後的手中,而後宮當權,為了有話語權,又往往依賴於現在她這方,並且可以在朝中有地位的外戚,如此一來,就會造成外戚專權的局麵。

但是當皇帝長大成人後,自然想親政收權,而這必然形成與外戚之間的利益衝突。

而在其中,皇帝深居宮中,能依靠的人有限,宦官作為他們朝夕相處的人,又確實是最得他們信任的。皇帝倚重他們是不奇怪的。但皇帝這邊就是一回事,宦官那邊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大多數宦官們一旦幫助皇帝取得大權,又會居功自傲,進而專權擅政。

漢桓帝那朝裡,宦官手握大權後,腐敗比外戚更甚。他們把持朝政、盤剝百姓、任人唯親。宦官們的親屬及其黨羽占據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官職。大多數太學生及地方儒生的仕進之路由此被堵塞,朝政日趨黑暗,時人稱:“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彆居。寒素清□□如泥

,高第良將怯如雞。”

士大夫愈發不滿,到最後演變成了士大夫與外戚聯合一同對抗宦官。雙方鬥爭激烈,最終導致了兩次黨錮之禍,結果是正直的士大夫全被排斥出朝堂。從此東漢王朝自此江河日下,瀕於滅亡。[2]

這樣的情況下,再加上土地兼並現象嚴重,地方豪強勢力的崛起。中央對地方的控製越發衰落。

而對於普通人民來說,他們除了受到那些地主們各種壓迫剝削外,還要飽受此加上天災與瘟疫的雙重打擊。反抗自然是必然的。】

說到這裡,後輩一聲歎息:【或者說,對於古代的勞動人民,他們光是活著已經夠艱難了,偏偏地主們,以大地主皇帝為首的地主們,他們在上麵為權力爭來爭去,誰又會真正關心他們的生死呢?】

【在亂世,人命比草還要賤。】

【……以上,就是東漢末年的背景。以及三國局麵形成的曆史背景。】

……

“……”

觀眾聽著實在是膽戰心驚。

漢。

帝王的臉色越發難看了。

幼帝、外戚……

在大漢這早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

可誰也沒想到,呂後、惠帝、呂氏族人的事例在後世是不斷在上演。

但是不同的是,看大漢的繼承人,幼帝之母上位後,手段怕是還不及呂後!

也根本壓不住那些彆有用心之人!

這些人啊——把我大漢大好河山搞成這幅樣子!

帝王心裡人一股子氣。

在場的漢臣裡,又有誰不氣,誰心裡不戚戚然?特彆是知道未來子孫裡這樣不爭氣的時候。

哎。哪怕他們清楚知道,那個時候他們早已經塵歸塵土歸土,可還是不由為大漢的未來感到難受。

他們是漢臣啊。

能夠得到帝王許可來到這裡的,無一不是被篩選過的可靠之人。

他們是深受帝王信任的漢臣,是帶著帝王期待要好好建設大漢的漢臣。

此刻知道大漢這樣的未來,怎麼不難過。

“嗚嗚。”

已經有人情緒上湧,一邊嗚咽著,一邊又抬袖偷偷抹著眼淚。

【東漢的覆滅是必然的。

繼任的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紛爭不斷,這三百多年裡是我國曆史上政權更迭最頻繁的時期,同時也是人口大滅絕的又一時間段——】

後輩聲音凜然:

【根據資料記載:公元156年人口5007萬。

經過黃巾起義和三國混戰,公元208年赤壁大戰後的全國人口為140萬。

而到了公元221年,人口下降到90萬。總體一共損失了98.3%。】[3]

已經說過了幾次人口大滅絕,但是每次提起的時候,歲寒生的心情還是很沉重。

歲寒生歎氣:

【東漢覆滅後三國鼎立,但是三國之間戰爭不

斷,使得人口急劇下降,經濟嚴重受到損害,因此三國皆重視經濟發展,加上戰爭帶來的需求,各種技術都有許多進步。

不過好景不長。

三國歸晉以後,出現了八王之亂。就是之前介紹過的那一場,又是由分封製引起的禍患。這一場動亂可不像漢朝那時有人能壓的下去並且之後還能妥善發展。八王之亂在晉朝時直接將晉元氣大傷。】

天幕上出現了地圖。不同於先前秦漢時地圖那土地大片大片的連載一起,此時他們看到的地圖上大大小小出現了多個色塊!

色塊裡填著不同的字,觀眾們看著它們同名下的疆土一同變化,不由沉默。

這應當就是那時大大小小政權了。甚至是比已經過去的春秋戰國時期還要亂的樣子。

【然後從漢開始內遷的塞外諸民族,如匈奴,如匈奴、鮮卑、羯、羌、氐。

到東漢末年他們趁國力衰弱之際,乘機舉兵,又陸續建立數個非漢族政權,造成五胡亂華的局麵。

其中五胡亂華,又稱“五胡十六國”、“東晉十六國”,實則政權的數目遠逾十六個,建立者也不限於胡人。在胡人建立獨立政權之前,漢族占支配地位,是漢尊胡卑,漢人壓迫胡人;胡人政權建立後,胡人占居支配地位,開始胡尊漢卑,胡人壓迫漢人,甚至稱漢人為兒、奴、狗。胡人多自稱“國人”,以胡人為尊,甚至禁止“胡”等稱呼,如石趙。不僅如此,這些政權還多采用“胡漢分治”,區彆對待漢族和胡族。】[4]

……

不再沉默!所有的觀眾都暴怒!

【大量百姓與世族開始南渡。316年,西晉滅亡,北方從此進入五胡十六國時期。

而在十六國時期,漢地江南、荊湘地區由東晉控製,而漢地北部和西南部則先後建立了二十多個國家。

前秦宣昭帝苻堅一度統一北方、西域、巴蜀等地,周邊六十二國皆來朝-->>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