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千年後的後輩停了停,給他的觀眾們一點反應時間後,才開始繼續著自己的話。
他的聲音以一種不可思議的姿態,穿過遙遠時空款款而來:
【除去以上的法治思想外,漢律的改動,還有體現在行政法和刑事法上。刑事法先前說過,漢律關於定罪量刑的原則,基本上承襲秦製,便不在多細說了。來說說行政法。行政法在當代注釋是:國家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規。】
【在古代封建王朝,統治者們下達的政令通常都是為了鞏固自己統治。而其中,這些政令又可以分成中央和地方兩類。在中央所設製度所下政令這些,其實歸根到底都是為了讓君主擁有最大的,儘可能無上的權利,即加強君主□□;
而在地方的,則是為了加強以君主為首的國家機器的上層對地方的控製,即加強中央集權。】
……
……
……
身為後輩眼裡的老古董們,他們與相隔千年之久、其中之間距離更是不知道有多遠的後輩之間,光是時間上的信息差就不知道相差了多少。
總而言之,因為對來自未來的知識沒有基礎,眾人對後輩的說的那些,是半懂不懂,但也隻能一頭霧水地聽下去。
不過聽眾們畢竟也不是傻子。
雖然聽著是很拗口。可後輩講解實在是細致。
大概對方也知道裡麵一些專有詞彙的麻煩之處,也怕他們這些聽眾不理解,於是掰開了揉碎了說。
他們聽著聽著,才發現實際上聽進去以後這些就並不難理解。先前蹙起的眉頭便漸漸展開了。他們恍然著展眉,麵上的疑惑也散去了許多。
回神之時,手已經控製著筆刷刷刷寫下一片了:
【不過,中央集權雖然早早就已經出現,但是那自上而下的中央集權體製,卻是到秦朝才正式在全國範圍內建立起來。】
說即此,後輩聲音頓了頓:
【當然,這種嶄新的體製,我們後人雖然覺得很好,覺得它的出現是一種時代的進步,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但是它在當時顯然並不被人所接受。最明顯就是其中用於控製地方的製度了。
雖然分封製在秦朝之後作為一種全國性的政治製度已經廢除,改為了郡縣製,但秦之後,緊隨其後的漢,在承襲秦製的基礎上還是複辟分封製。
甚至不止如此,不止是漢,分封製還在之後其他王朝裡也死灰複燃,出現了複辟的個彆情況,不過結果可想而知,不出所料,毫不意外,全部失敗了,甚至因地方藩王作亂還產生了社會動蕩。
漢朝:七國之亂
西晉:八王之亂
明朝:靖難之役
清朝:三藩之亂
以上四場戰亂都屬於此列,而其中,還真有一場最後的結果是地方藩王成功上位,並且將王朝延續下去的。】
說到此處,歲寒生不由自主地頓了頓。
【這些戰爭的名
字(),在曆史上都很有名?()?『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然而不論誰勝誰敗,戰後的結果無一例外,都很慘淡。那西晉的八王之亂更是狠,導致了西晉亡國以及近三百年的動亂,使之後的中原北方進入十六國(五胡亂華)時期。[1]
其他……如戰爭原因那些暫且不提。隻要是有戰爭就是會有消耗的。資源、人力……各朝積蓄的資本都在這些內亂裡消耗過多,這些都屬於不該損失的部分。就這麼眼睜睜失去未免太可惜。
熟悉曆史的人,對UP主剛才說的那場明朝的靖難之役不會不清楚。UP主便對直播間其他人簡單說一下:
這是很驚人的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起因驚人。戰況驚人。消耗驚人。結果也同樣很驚人。
——皇帝侄子朱允炆對藩王叔叔朱棣,藩王勝了,叔叔勝了,朱棣勝了。
朱棣是個武將,是個軍事奇才,早年間明太祖征戰四地,而那個時候他的戰功便已經是赫赫了。
他的經曆部分,與up主先前說的‘千古一帝’唐時的太宗皇帝李世民相重合,但是卻也不同。
同為戰場上拚殺出來的武將,又同為不得已起兵,更是又同為得位方式不光彩,朱棣對比李世民,他的評分在後人口中確實要要差得多。
——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朱棣嬴了場靖難之役之後,登位之後搞得一些事了。
朱棣進入南京後,大肆殺戮曾為朱允炆出謀劃策及不肯降附的文臣武將。
凡建文年間貶斥的官員,一律恢複職務;
建文年間的各項改革一律取消;
建文年間製定的各項法律規定,凡與□□相悖的,一律廢除。一些有利於民生的規定也被廢除,如建文二年(1400年)下令減輕洪武年間浙西一帶的極重的田賦,至此又變重。
而李世民……光是看他不計前嫌,重用原來是太子黨羽還曾經主張鏟除自己勢力的魏征,並且與群臣一同創造為後人津津樂道的貞觀之治,孰勝孰負就很明顯了。
靖難之役給明初剛剛得到恢複的社會經濟又帶來不小的破壞,尤其是戰爭劇烈的地區,所受的破壞更大,形成“淮以北鞠為茂草”的情況。[2]
就有後人說這場靖難之役:讓北部邊防一再收縮,最後不得以,連皇帝居住的紫禁城也成為一線戰場,隨時都要麵對蒙古騎兵的襲擾。不過當時蒙古沒精力,但是並不代表以後不會有少數民族侵擾。
等到朱棣的曾孫英宗朱祁鎮的時候,一統漠北高原的瓦剌部首領也先便坐收了這明朝祖宗留下來的‘禮物’。邊防日漸鬆弛的為人大行方便一路殺向長城以南,在土木堡把朱祁鎮捉去。
朱祁鎮更是被戲稱‘土木堡皇帝’。
實在唏噓。】
“……”
努力拉回要跑偏的思緒,歲寒生定了定神。
【好了,話說遠了。科科。講例子的時候,一不小心偏題了。】
他提起這些,隻是為了讓大家更加清晰知道靖難之役。不過歸根到底,他舉這些例
() 子,還是為了說分封製。
——分封製本就不該再出現了。
歲寒生深吸一口氣,以一語作總結:
【秦之後,不,從井田製崩潰以後,與之相輔相成的分封製,便已經是過去式了。】
畢竟,開曆史的倒車,是不可取的。
實踐出真知。
這些都曾是那些前人們走過的路。
這些又都是他、他們——他們這些後人縱觀這兩千年來的曆史,並對此歸以總結。
後人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史為鑒,走的自己的路。
……
“……”
三個時空的聽眾聚精會神聽下去,眼睛越來越亮,甚至時不時會因為後輩的話心有所感。
特彆是三個時空裡受召而來,那些新來的學者們。
原本往日裡自己苦苦思索著事情時,卻總覺得那些與自己隔著一層,仿若霧裡看花一般看不真切,總是有種摸不著的感覺。
可此刻經過後世觀點轟擊,經過後輩一點撥,從引進的另外角度思考時,他們卻驚喜地發現會發現一切清晰可見。
這些學者們有時候還會激動得連記錄有時候都會忘記。好在這樣的情況此起彼伏,總有人在你愣神的時候在記錄
但是此刻,顯然不一般。所有人聽著‘靖難之役’齊齊愣神。沒有一個人反應的過來。
誰也想不到,後輩舉例的時候居然會趁此機會,不動聲色地放了個大雷!
這這這!!!
話裡提及的這些,實在是超出他們這些聽眾的認知了!
無論是秦,漢,還是唐……所有時空裡,所有人都被炸得不輕!
心臟處砰砰砰亂跳。又是緊張又是激動。
——太多太多的疑問想要得到答案了!
——光是那個成功上位的藩王就足以勾起眾人好奇心了。
——一個成功上位的李世民還不夠,後世居然還有重走他路的後輩!
實在是駭然!
無論是老觀眾,還是新觀眾,現在因為這被勾得好奇心直竄,是撓心撓肺的焦急。
老觀眾琢磨著準備要發的彈幕,想要直接問問後輩情況。
但是還沒來得及等他們行動,後輩便以輕描淡寫的口吻地說聲‘好了’便將此略過,又話音一轉,對以上所有做以總結:
【但是毫無疑問,中央集權製度,這種體製是可行的。
事實證明了這一點。
它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製度的基本框架,漢,以及後續所有的封建朝代,沿用也以此為模板,在保留秦朝的部分基本製度的基礎上,還不斷加強和完善。
研究曆史的後人,甚至就以秦朝的建立,用來分割先秦與後世封建王朝,做以區分。畢竟秦之前,為了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製,他們采用的是分封製。
在此事上,秦朝居功至偉。】
……
“……”
秦。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