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錯在哪兒了?”衛青才不慣著這小子。
霍去病低著頭,看起來非常可憐。“我不該太露鋒芒、不該目中無人、不該……”
他一項項說著。聲音越來越小,頭越發低了。
雖然帝王就是要他出風頭的,既是為他立威,可是他明明能更加低調一點的。
就是沒忍住嘛。
到底是小孩子脾氣。還被人寵著。
衛青也不想為難他,但是是一定要霍去病長長記性的
於是他按照平常的處罰,選了個最嚴重的:
“抄書吧。”
又補充:“不是兵書。”
抄兵書,不等於學兵書,也不等於對兵書不熟。
就像雖然霍去病並不想用那些兵書,但是他也讀也看,甚至可熟了。
給他抄兵書,這小子動作可快了。
就是要罰他,才不能用兵書。
霍去病更愁眉苦臉了。
……
*
唐。
長安。
近日裡長安城裡風平浪靜。
明明前不久長安裡才剛剛發生過太子更換這樣的大事。
甚至,前太子勢力連同前太子一脈,一起被現任太子連根拔起。上層發生了這樣的動蕩,這樣大幅度的清洗,也沒在長安城裡起半點漣漪。
據說,原本那些百姓原本還是惶然不安,可是一聽說是他們的秦王殿下當了太子,頓時喜笑顏開,放下手裡正要收拾的包袱,繼續做活去了。
甚至,就連距離清洗更近,隨時可能會被太子清算的群臣都淡定得很。
……
今日是上朝的日子。
新太子攝政後,帝王逐漸的不管事,甚至是主動把事扔給了太子。
眾臣也慢慢習慣了過來。
此刻,眾臣在殿外一邊淡定地等候,一邊笑著同同僚們打著招呼,以交流信息。
偶爾的眼神交彙和不易被察覺的小動作,雙方心神意會。得到了想要的情報後幾人頓時相視一笑。一切儘在不言中。
在等候上朝的群臣裡,有一處是空落落的。眾人有意無意地繞過了他們。
他們正是以前追隨前太子的人。在前太子在的時候,在朝上非常活躍。如今,太子更換之後,他們也落魄了。不再有臣子過去巴結討好狀。
反而是前秦王、現太子殿下的親信們周邊圍著一群打招呼的人。縱使那些人再看起來不好靠近,可是卻阻擋不住熱情的眾人。
前太子的黨羽們深感落差,他們不禁歎氣。
人生真是起起落落。
不久前,這樣熱切的光景還發生在自己的身上,當時的太子殿下在朝上一直被打壓。有人對此嗤笑:再有本事又有什麼用,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現在的天子是他的父。
未來的太子會是他的兄長。
縱使功勞再大,那皇位也沒他李世民的份!
可還沒過多久,就變了。朝中迎來了大變動。
前太子一倒,因各種原因追隨李建成的人,便立刻作樹倒猢猻散。
其中前太子手下的魏征更是。被太子殿下重點關注。
一提起魏征,眾人表情又是一變。
魏征,這個名,他們可是如雷貫耳。
前太子手下那屢次提議要對太子殿下下手的,可不正是此人嗎。就算這樣,雖然魏征到現在還沒出現,可據說,他被太子的親信帶走後到現在不僅現在都活得好好的,還被太子的人好吃好喝伺候著。
這個小道消息一傳出來,幾乎是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就、就這樣?
太子殿下就這麼輕輕放下了?
眾人神色各異。
曾經追隨李建成的人,他的前黨羽們聽到魏征的消息時,也顧不得麵子和形象了。他們那是恨不得把耳朵豎起來,要再聽個仔細才好。
知道魏征沒事,他們神色稍緩的同時也不由自主地放下心來。
可不是擔心魏征,隻是曾經同效一主,魏征的未來,何嘗不是他們的未來?
魏征沒事,那他們也就沒事。
他們不約而同想著:就連算作主犯的魏征,在太子殿下那兒都這個待遇,那,隻能說從犯的他們又怕什麼。
有魏征可作對照。自己在他這對比之下,根本就算不了什麼。
於是便更是坦然。
基於這點不足以為外人道也的小心思,又基於對新任太子殿下人品的信任。再加上圓滑的一乾老油條眾臣們也不是第一天上朝,心裡門裡清的很,此時自是老神在在,非常閒適。
上朝的時辰到了。
眾人魚貫般湧入殿中。
帝王坐在上方龍椅上,太子在下方同群臣站一處,那是離帝王最近、站在群臣前方的地方。
今日早朝照舊像以前早朝一般。
日常要提一提突厥。
其餘便是一些瑣碎的事了。
新任太子李世民上位後,殺雞儆猴的動作,直接叫往日裡猖狂地借用前太子勢力、以及宮妃的關係作威作福的惡霸成了縮頭烏龜。
往日裡長安的還有些不.良的風氣,在李世民上位後的雷霆措施下,一掃往日變得清明了起來。
李世民更是把維護治安的事交給他親信們,並叮囑:“務必要讓長安快速穩定下來。”
讓猛將縮了爪子。這著實大材小用。
可李世民覺得值得。特彆是這個時候。
於是,長安城裡有如斯猛將每日裡率領精兵目光灼灼、日夜巡邏,幾天下來,城裡小偷惡霸都少了不少。
其中最深感其中變化的還是長安城裡的居民了。
他們也是因此,真真切切感激著李世民。
這是普通人的看法。朝中大臣裡更關心李世民會不會清算他
們?又何時清算他們?
有膽子大的站出來當著天子的麵,問魏征的下落。故意要下李世民的麵子。
李世民在李淵帶著疑惑的詢問下,淡淡道:“回父皇的話。兒臣不懂大人的意思。魏大人在何處,何必問我?”
他看著站出來質問他的人,無辜反問:“魏大人不是在自己府中嗎?”
說著,李世民又上前一步,這一回他是朝向的天子。
他認錯:“父皇,今早,兒臣收到了魏大人的告假折子,魏大人說身體不適,於是兒臣便允了他的假,先前還未稟告父皇,是兒臣的錯。”
折子被送上了上麵。
翻看著挑不出錯的折子,天子自是不會怪罪他。
於是此時就這麼輕輕放下。
下朝後,那膽敢在朝上公然下太子麵子的臣子,冷哼一聲拂袖而去。一出宮就直奔魏征的住所而去。
他倒要看看魏征在不在家。
他已經去拜訪過幾趟了,不僅對路非常熟悉,魏征家裡的小童甚至到最後,信誓旦旦保證先生一回來就立即派人來他府上通知他。
他今日可沒收到通知。
心裡想法轉眼過了幾回。
他很快站在魏征門前,他又來拜訪了。這一回他深吸一口氣,又敲響了門。
“大人!您來了啊!”還是那個熟悉的小童。小童看到他也非常高興,忙劈裡啪啦跟他分享好消息:“我們先生回來了!”
小童帶著他去見屋子的主人。
這個來訪的客人見到魏征時,頓時怒了,“你怎麼這幅樣子!”
“我就知道不對!”
他怒火越發的旺盛,“一定是報複!都各為其主!有本事給個痛快的,有必要這樣折磨人嗎?”
還是魏征把他三兩言懟了,於是暴躁的客人,頓時轉移了罵的對象,跟魏征罵了起來。
客人很快就走了。他是來看魏征的,魏征無事,他的目的就達到了!
自是不需要再留。
反而是魏征在他走之後又陷入了沉思。
太子確實沒怎麼為難他,甚至說是優待。
這才是令他最不可思議的地方了。
……
太子與他有知遇之恩。
自然,魏征以自己的忠心和才華以報。
早年間,還是隋的時候,魏徵在武陽郡丞元寶藏帳下為官。
元寶藏起兵響應瓦崗李密,元寶藏給李密的奏疏都是魏徵所寫,李密見魏徵非常有文才,於是召見魏徵,魏徵獻上壯大瓦崗的十條計策,但李密不用。
大業十四年(618年),王世充襲擊倉城被李密擊敗,王世充轉攻洛口,又被李密擊敗。但是不久,王世充卷土重來。
而在這期間,魏征曾經長史鄭頲說:
“李密雖然多次取得勝利,但是兵將也死傷了不少,瓦崗又沒有府庫,將士們取得戰功得不到賞賜。還不如深溝高壘,占據險要,與
敵人相持,待到敵人糧儘而退時,率軍追擊,這才是取勝之道。洛陽沒有了糧食,王世充無計可施就會與我軍決戰,這時我們卻不跟他交戰。”
鄭頲對魏徵的話不以為然,說這是老生常談的。魏徵說了一句:“這是奇謀深策,怎麼是老生常談呢。”
於是拂袖離去。
果不其然,唐武德二年(619年),李密被王世充擊敗,魏徵隨李密歸降李唐。
同年九月,竇建德俘虜了他,竇建德用魏徵為起居舍人。
李世民率軍攻打王世充,竇建德率軍來支援王世充。五月,李世民擊敗竇建德,並將其生擒。魏徵得以再次入唐。太子李建成用魏徵為太子洗馬,禮遇甚厚。
武德五年(622年),劉黑闥勾結突厥寇犯山東。魏徵見李建成雖然是嫡長子,但是功績不如李世民,於是建議李建成去請戰立功。
李建成聽從魏徵的建議,擒斬劉黑闥,平定山東。
今年,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1]
魏征一筆一筆地寫著。筆突然頓住。
他想起先前與現任太子的對話:
“你為什麼要離間我們兄弟?”
魏徵:“太子要是按照我說的去做,就沒有今日之禍了。”李世民見魏徵說話直爽,沒有絲毫隱瞞,於是赦免魏徵,並用魏徵為詹事主簿。[2]
甚至貼心地讓他告假回來休息幾日。
魏征確實需要休息,但是他要整理思路,他要看看李世民是什麼樣的人。
“……”
李世民確實是明主,無疑了。
甚至,近距離接觸對方,會發現李世民比魏征想的還要好。
當時,在李世民的注視下,他長歎一聲。當即給出了答案。
“多謝太子,臣願為大唐肝腦塗地!”
不過,到最後他還是耍了點小聰明。
不是效力他,是效力大唐。
……
第54章
李世民當然知道魏征沒那麼容易說服。但是隻要魏征效力大唐,對大唐忠心耿耿,那麼他就能容忍。
更何況……
“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1]
魏征走後,李世民這樣歎。
“而魏征正是我的這麵鏡子啊。”
魏征果然名不虛傳。
以往,李世民與前太子一黨的魏征並不親近,但是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