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李承乾刺殺於誌寧的起因也是勸諫。那時候,李承乾私引突厥人,相互狎昵,而且不許宮中仆役輪休。】

【突厥大家都知道。在隋唐時期,曾經被隋文帝挑撥分裂成東西突厥繼而被打趴下,隨後在隋煬帝時期又勢力膨脹卷土重來,中原在隋末唐初之時飽受其害。】

【曾經,始畢可汗帶著報複的心理,在雁門關圍城,嚇破了隋煬帝的膽子。

不久,617年(隋義寧元年),突厥始畢可汗立割據雁門的劉武周為定楊可汗(一作天子)。始畢贈割據朔方的梁師都狼頭纛,封為大度毗伽可汗,後又稱之為解事天子。

梁師都引突厥居河南之地,攻破鹽川郡(治今陝西省定邊縣)。占榆林的郭子和北附突厥,始畢可汗封之為平楊天子,固辭不受,改為屋利設。

薛舉、竇建德、李軌、高開道、王世充也先後稱臣於突厥。

中原的許多漢人也因避亂而遷入突厥分布地區。

唐高祖李淵起兵時,從劉文靜之議,和好突厥,親自寫信與突厥始畢可汗聯係。

619年(唐武德二年),始畢可汗率部渡過黃河,至夏州(治今陝西省靖邊縣東北白城子),和梁師都會合。他另以五百騎支援劉武周進入句注山(在今山西省代縣西北),準備進攻太原。這時,始畢因病死亡,突厥撤軍。

第二年,處羅可汗死,頡利可汗登位,他又以隋義成公主為妻。

頡利可汗即位以後,連年進擾內地,掠奪人口和財富。頡利可汗曾親率大軍15萬入攻並州,擄男女5000餘口;又曾率騎兵10餘萬大掠朔州、進襲太原。

唐高祖李淵就曾經因為突厥的屢次騷擾,想要遷都。

而太宗剛剛登基時,突厥更是猖狂。

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剛剛即位,頡利可汗率兵20萬直逼唐都長安城外渭水便橋之北,距長安城僅40裡,京師震動。

唐太宗設疑兵之計,親率臣下及將士隔渭水與頡利對話。頡利既見唐軍軍容威嚴,又見太宗許以金帛財物,與之結盟,乃領兵而退。頡利可汗獻馬三千匹,羊萬口。這便是著名的“渭水之盟”。

這同時也是緩兵之計。

真正解決這東突厥之禍,還是在貞觀三年時。

627年,薛延陀反東突厥,建立薛延陀汗國,東突厥走向衰落和動亂,唐朝冊封薛延陀可汗,對抗突厥。

貞觀三年(629年)秋,唐太宗命李靖率李績、柴紹、薛萬徹,統兵10萬,分道出擊突厥。李靖出奇製勝,在定襄大敗突厥,頡利逃竄,李在白道截擊,降其部眾五萬餘人。唐軍兩將又督兵疾進,大破突厥軍,頡利西逃吐穀渾,途中被俘。

時值當年三月,東突厥滅亡。懾於大唐天威,“四夷君長詣闕請上(唐太宗)為天可汗”。爾後,太宗在此地設都護府。但是東突厥解決了,還有西突厥。】[1]

“……”

眾人聽的極為用心。

麵上表情不自覺便隨著這天幕的訴說不斷陰晴變化著。聽著那突厥時,更是麵容一肅。

待聽到“天可汗”時,所有人起身朝上行禮。

隋文帝的“聖人莫緣可汗”還如雷貫耳。可誰會想要,他們的秦王殿下有一天居然也會在突厥,有這樣的尊號!

可是細細想來,居然也不那麼例外。

他們的秦王殿下,本身是主戰派,又有李靖這樣的戰神在,一旦登基,在對突厥上,絕對不比隋文帝差。

【突厥有時是敵,有時是友。但是,無論如何,突厥在唐史上的分量是絕對不低的。

此刻李承乾親近突厥人,相當於漢時劉據親近大漢的死敵,匈奴。但是實際上漢與唐是不同的。漢武帝時和唐太宗時處境也不同。

彆的不說,漢武帝那個時候非常的缺人才,乃至於許多將軍還是匈奴那邊的俘虜,甚至他晚年把劉弗陵托孤給幾位大臣時,其中就有一位叫金日磾,他實際上是匈奴王子,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

這個匈奴王子14歲時被霍去病捕獲,被漢武帝賜姓為金,開始的時候他是宮中的馬官,而後來居然能成為深受劉徹信任的托孤大臣,以上都可見漢武帝用人不拘。

但是同時,提拔這些匈奴的俘虜降將,實際上也是有風險的。

那些被俘虜過來的匈奴人,實際上並不是人人都像金日磾衷心,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趙信,以匈奴降將的身份在軍營裡步步升官,待以漢將上戰場,被俘後投入匈奴的懷抱,甚至拋下自己在漢的妻子兒子。

毫無顧忌。

但是唐的時候,唐太宗這個時候手下缺人才嗎?自然不缺。自然不必冒著風險,對可敵可友的異邦人投入太多的信任。

畢竟,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對於李承乾對突厥人的信任和親近,還有那不科學不仁愛的的禦下手法。

於誌寧在此時進諫:“東宮仆役都有父母兒女,不許他們休息,有失寬厚仁愛。達哥支等突厥人,人麵獸心,難以教化,把他們引進內室,甚為不妥。”

他說得有道理嗎?自然是有道理的。

特彆是對突厥人上,於誌寧非常的清醒。

但是李承乾對那幾位李世民派過來的老師們,他們之間的師生情,早在先前稀碎小事裡,對方不斷地上諫中磨光了。

相看兩厭。

此刻的李承乾自然也是聽不進去,他大為惱怒,甚至還暗中派刺客刺殺於誌寧。

刺客不忍下手,於誌寧這才得以幸免。

同樣被刺殺的還有張玄素。

張玄素也是一再進諫引起了太子的討厭,於是派人暗殺他,使他幾乎送命,但他並不引以為訓,仍勸諫不止。】

【而在之前,李承乾是什麼樣子?】

【貞觀三年,李承乾11歲的時候,因為老師李綱腿疾,隻能乘著轎子進宮。他親自將自己的老師引上殿並恭恭敬敬地行禮,又

向其虛心請教,態度極為禮敬。李綱病逝後,承乾更是親自為老師立碑。[2]

——與如今相比,判若兩人。】

此時,李承乾臉色早已經煞白。

如果他真的殺了老師……

他的心裡一團亂麻。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