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公元615年,這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

【公元615年正月。隋煬帝增修撰官,建書室。】

【二月。煬帝以全國各地人民起義,戶口逃亡嚴重,命令百姓城居,田地隨近給授,郡、縣、驛、亭、村、塢全都築城,實行堡壘政策。】

【同樣的二月。】

【王須拔起義。】

【魏刀兒起義。】

【四月。李淵被任命鎮壓起義軍。】

【八月。曾經被隋文帝打趴下的突厥卷土重來。“始畢叛隋,舉兵入寇。”】

……

這麼密集的起義。這樣的亂相。

也確實該是王朝末年了。

眾人聽得正入神,突然一聲“啪”的聲響,炸得他們一個機靈。

那後輩居然趁這短暫的空隙裡拐了個彎。

【在此稍稍停頓一下,Up主在此說一下這突厥。這也算是提前劇透了,往後說唐時,說太宗皇帝時,這突厥也不可不說。】

這話聽一半被打斷,眾人頓時萎靡了下去,煩躁得甚至是有些鬱氣。

此刻聞言,不由精神又是一振。

【有關突厥的來源,到現代已經眾說紛紜,有好幾種學說。不過同是遊牧民族,現在多是認為突厥是原先匈奴的彆支。原先,華夏與他們是以拉攏居多的,但是到隋文帝的時候,完全地改變了。

UP主簡單說一下隋文帝時期怎麼扭轉戰局的。

隋初之時。楊堅即位,不再給突厥禮物。他采納了一個叫長孫晟的臣子的意見,采用“遠交近攻、離間強部、扶助弱部”,以諸如拉攏利誘的手段以達到乾擾突厥的目的。手段見效非常之快。】

【第二年,突厥怨恨,起兵入寇。突厥的大可汗沙缽略率本部兵十餘萬及所屬四可汗兵共四十萬人大舉侵入長城。

第三年,突厥兵深入武威、天水、延安等地,擄掠人畜,百無一留。幾場反擊,大敗敵方後,突厥內亂,攻戰不息,各可汗都遣使入朝,請和求援,楊堅一概不許,讓他們繼續互鬥。此時突厥分裂為東西。

隋軍專擊沙缽略,沙缽略屢敗,第四年裡,這位原先的突厥大可汗,現在的東突厥可汗遣使來求和。

第五年裡,礙於形式與處境。沙缽略與隋定約,承認隋皇帝為真皇帝,自己是藩屬國,受隋保護。】

【楊堅挑撥分化及軍事打擊下分裂突厥成兩部,東突厥部啟民可汗稱臣內附,上隋文帝尊號“聖人莫緣可汗”

“自天以下,地以上,日月所照,唯有聖人可汗。今是大日,願聖人可汗千歲萬歲常如今日也。”

楊堅即為隋朝皇帝兼突厥名義上的君主,是為華夏天子兼異族國君的首例。】[1]

……

所有人都不由訝然。

誰也沒想到後輩裡有這樣一位能兼兩個王朝的君主。

不過……

*

秦。

“這不過一時的。”一愣之後王翦搖了搖頭。“單看這隋文帝為了打擊突厥所耗費的心血與精力,便知這突厥……桀驁不馴,此時的臣服不過是因為此時的隋強大罷了。”

他目光銳利。

“一旦,隋出現敗相,這頭自己把繩子遞過來、看起來格外溫順的狼,絕對會露出獠牙反過來把此時恰逢敗局的主人咬得最狠最深。”

塞外的狼,是那麼好豢養的?

不過想必,這一天也定然不遠。

這個隋朝,不過三十七年的壽命。想必沒用多少年,隋便會亂了,到那時,便是這突厥渾水摸魚最好的時刻!

“——是雁門關!”

其餘人在王翦老將軍的提點下,不約而同想到先前後輩所提的‘雁門關救駕’。

“隋文帝死後,那隋煬帝果然是不成氣候。”

王翦滿意地看著眾人恍然大悟的模樣,他抬頭看了眼天幕,由此發出感慨。

此時天幕上顯然又回到了‘雁門關救駕’時——

*

【八月初八日,始畢可汗趁隋煬帝巡遊北塞之機,親自率領幾十萬名騎兵策劃襲擊隋煬帝的車駕。

先前嫁給始畢可汗的義成公主,得知情況後事先派遣使者將此情況報告給隋煬帝。

八月十二日,隋煬帝的車駕迅速馳入雁門。

八月十三日,突厥軍隊包圍雁門郡,隋軍上下驚懼恐怖,拆毀民房用作守衛城池的材料。

此時城中有軍、民十五萬人,糧食僅夠供應二十天。

而雁門郡的四十一座城池,突厥軍隊已經攻破其中的三十九座,隻有雁門、崞縣沒有攻下,突厥軍隊急攻雁門,箭都射到隋煬帝麵前,隋煬帝大為恐懼,抱著小兒子趙王楊杲哭泣,眼睛都已哭腫。】[2]

隨著戰鼓的一聲又一聲,隨著天幕中後輩那道聲音緩緩道來,最直觀的畫麵也配合著隨之變化。

裝飾華麗的車駕急急忙忙駛入城池裡,隨隊的士兵和隨從,包括車駕上的主人……每個人的麵上都布著慌張害-->>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