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一方麵,他決定把招募天下名醫放在重中之重上,
另一方麵,他還想把部分希望寄托在後輩身上。
相隔幾千年的後輩知道很多。他們束手無策的病,或許後輩知道一些解決方法,起碼能給個參考方向。
李世民對此還是有些希冀的。
現在就看後輩的了。
……
【李隆基這個家夥到底是怎麼回事?】
【那些遺傳病是真的嗎?大唐的帝王容易早死,是因為這遺傳病嗎?】
【長孫皇後和李承乾得的病也是遺傳病?】
這樣一大段話下來,歲寒生渴得不行。念完後,他停頓片刻。
這段話裡包含的內容之多,他自己就趁觀眾還沉浸其中沒有反應過來擰開水杯蓋,大口喝著水。
正要總結一下就結束唐朝時,彈幕就這麼猝不及防地跳出來了。
還是那熟悉的vvip框。
好嘛。
來活了。
第位vvip大佬終於發彈幕了!
……
歲寒生很快從見到大佬的激動裡清醒過來。
目光再一次回到這條彈幕上,他一時間犯了難。
這裡頭,居然隻有唐玄宗李隆基那個他能答出來。
李隆基的生平他可熟了,資料也好找。肯定能給大佬一個肯定準確的答案。
但是,相對比的,這後麵的遺傳病就不太好答。
這就很尷尬了。
“……”
歲寒生輕咳一聲。
可越看問題,越覺為難。但是如果真的要怪他應該也算不上。
他確實查過資料,可能找到的資料也是語焉不詳。
畢竟疾病這種東西,誰又能說得準。更何況,都相隔這麼多年了,作為後人,了解前人的生平病史,那都是靠流傳下來的史書收集資料,然後用現代醫學進行審視、猜測。
理所應當的,在這麼多年的代代傳承中,這中間可能造成誤差的因素有很多。
而他們這些後代有關此的研究也就更模棱兩可,有了更多的可能。
現代的學者們就曾對曆史上的一些疑竇爭執不休,至今還有不同的說法來。
所以說,這兩個問題。豈止是不太好答!
他保證——
就是教科書成精了,要回這話,也要斟酌再,不敢把話說太滿!
此刻,避開這問題無疑是是最好的答案,前有那各朝代的律法讓人頭禿,再來個疾病,無疑讓他死命地啃書。
但是,歲寒生敏.感地感覺到大佬的在意,比起前麵問起李隆基的問題,很明顯,大佬的關注點在後麵的問題上。
在這樣的情況下,避開想來是不行的。
他琢磨片刻,到底還是開了麥。
歲寒生:“剛才看到彈幕有人問問題了。在解
答之前,UP主要說。
李隆基的事UP主還能叨叨幾句,畢竟白紙黑字都在那裡。但是……”
他頓了頓,乾脆利落地向他的觀眾們坦承:“後麵的李唐家的遺傳病……千年來向來欲說紛紜。但是老實說,我們後人都是靠史書猜測的。應當算不得什麼真,隻能說是猜測。”
“好了,UP主就說說自己從史書裡知道的東西好了。”
……
*
【UP主按照時間順序來說說好了。
首先是太上皇李淵。】
“……”
眾人聽著這太上皇,心裡還有些微妙。
當今聖上就這麼突然變成了太上皇了。
後輩卻沒有給他們太多的時間反應,後輩繼續道:
【李淵做太上皇以後,開始的幾年是在太極宮生活的。
一直到貞觀年(629)農曆四月,他才從太極宮遷出,搬到了大安宮。在大安宮生活期間,李淵除了參加李世民舉行的一些宴會外,幾乎不曾離開過大安宮。李世民經常到九成宮(即隋朝的仁壽宮)避暑,李淵也不願意出行。
貞觀八年(634)農曆十月,李世民決定在宮城的東北方向營建大明宮,作為太上皇的“清暑之所”。
貞觀九年(635年)農曆五月,李淵因病駕崩於垂拱前殿,年七十一歲,廟號高祖。】[1]
“……”
隻有幾年時光了嗎。
李世民愣愣著,有些感傷。
【而這一年,貞觀九年的這一年,長孫皇後的生身母親趙國太夫人薨逝後,太上皇李淵便駕崩。長孫皇後早年罹患並時常發作的氣疾也誘發了,次年,病勢加重,藥石皆不見效。在貞觀十年盛暑中崩逝於立政殿,享年僅十六歲。
由此可見,長孫皇後的去世原因是老毛病,曆史上稱為“氣疾”。“氣疾”在現代醫學中並沒有對應的稱呼,這是一種中醫術語,指的並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而是係統疾病,主要包括了呼吸係統,循環係統,淋巴係統疾病。
她得的病可能是哮喘。
長孫皇後的一生,八歲喪父,由舅父高士廉撫養,十歲嫁李世民,武德元年冊封秦王妃。武德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