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李世民功績斐然。相較於先前說的兩位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和漢武帝劉徹來,也絲毫不遜色,或者說相比於前輩們,他是一位集大成者的君主。】
【在隋的基礎上,他完善製度,中央繼續采用省六部製,地方仍實行郡縣兩級製。此外,行府兵製,寓兵於農;均田製、租庸調製、科舉製等皆有所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貞觀時期在李世民的治理下,社會夜不閉戶,道不拾遺。
公元630年(貞觀四年),全國判處死刑的囚犯隻有二十九人。
公元632年(貞觀六年),死刑犯增至二百九十人。這一年的歲末,李世民準許他們回家辦理後事,明年秋天再回來就死(古時秋天行刑)。
而等到原定時間,也就是公元633年(貞觀七年)九月,二百九十個囚犯全部回還,無一逃亡。
那時政治修明,官吏各司其職,人民安居樂業,不公平的現象較少,人們心中沒有多少怨氣。豐衣足食的人不會為生存鋌而走險;心氣平和的人也不易走極端,因此犯罪的概率也就少之又少。[1]】
【要知道這個時候唐初也是經過一場人口大滅絕。
隋煬帝在位時,擴建洛陽皇宮,每月役丁200萬人。修運河,隋煬帝“詔發天下丁夫,男年十五以上,五十以下,俱要至。如有匿之者斬族”,役夫達543萬餘人。晝夜開掘,男人不足,女人充數,死者過半。如此浩大的工程,其目的隻是為了滿足隋煬帝到江都享受驕奢淫逸的腐朽生活。又次率軍進攻高麗,傷亡無數。
隋末至唐初,從公元611到628年18年間,兵變、民變和宮廷政變共136次,有50多位稱帝稱王者,均統兵15萬人以上,各據一方,相互混戰。
全國戶數由890萬減至290萬,人口由公元606年的4602萬人,減到639年的1235萬人,損失率73%。
隋朝鼎盛時期(大業初年),人口約有5000萬,而到了唐(武德七年)大唐建立之初,人口僅剩1500萬,人口減少達70%。人口銳減。[2]
UP主曾經貼出秦末漢初時的數據:共曆10年的戰爭。原本的2000多萬人口,到漢初,消滅了原來人口的70%。
漢武帝在位50多年,幾度攻打匈奴,也是消耗過大,人口減半,50%的人死亡。所以晚年才會繼續休養生息。】[3]
當天幕列出這些數字時,所有人都坐不住了。
“這……”
想說的話太多,可是一時間居然不知道說什麼才好。
天幕卻還在繼續:
【秦末時的十年傷亡損失,漢花了多少年才恢複的呢。經過劉邦、呂後、劉恒、劉啟……好幾朝掌權者的努力,百年之久。
就連損失稍小一點的漢武帝後期,也是耗費了昭宣兩代皇帝的勵精圖治才恢複了過來。
而唐時恢複隋末的損失,隻需要一
個二十二年之久的‘貞觀之治’。】
【公元628年(貞觀二年),唐朝隻有二百九十萬戶人口。】
【貞觀之時,李世民經常以亡隋為戒,注意叮嚀自我克製欲.望,囑咐臣下莫恐上不悅而停止進諫,勵精圖治。
在政治上,既往不咎,知人善任,從諫如流,整飭吏治;
經濟上,薄賦尚儉,為政謹慎;
亦致力複興文教,令隋末動蕩之局得以穩定下來。
軍事上,李世民多次對外用兵,先後平定突厥、薜延陀、回紇、高昌、焉耆、龜茲、吐穀渾等,由是唐朝聲威遠播,四方賓服。
他還十分重視吏治的清明,曾命房玄齡省並冗員,派李靖等13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國,考察風評;
又親自選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並將其功過寫在宮內屏風上,作為升降獎懲的依據。
另又規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輪流值宿中書省,以便隨時廷見,垂詢民間疾苦和施政得失,百官遂自勵廉能,直接提高政府效率。】
【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年),人口達到百八十萬戶。】[4]
【這便是貞觀之治,是李世民和他的群臣們君臣一同創下的盛世之始。】
……
*
唐
“盛世!好!()”
知道不久之後大唐即將迎來盛世,甚至這盛世就是他們親手創造的。
所有人一愣之下,萬般豪情湧上心頭。
長孫無忌與主位上二人相視一眼,起身朝諸位同僚行禮。
房玄齡與杜如晦座位相近。此刻聽到這裡,這兩位未來的左右丞相,極有默契地相視一笑放下筆後互相起身行禮。
武將們早已經激動得站起身來,此刻。
他們把筆一扔,猛地起身,看著天幕目光灼灼,眼神尤為熱切。
誰不愛盛世?特彆是經曆過殘酷的戰亂以後,人們舔舐曾經疼痛傷疤,反思戰爭遺留下的問題,就對和平與盛世越發的渴望。人生短短數十載,有的人還沒來得及長大就在戰爭裡死去。
武將們愛馳騁的沙場,愛這揚名之地,可同樣沒有比他們更知道打仗的殘酷。
*
秦。
在場鴉雀無聲。
所有人都知道後輩剛才所說的那一係列代表著什麼。
光是那死刑犯的數目就足夠讓人驚訝。更彆說那太宗允許死刑犯回辦理後事,明年再行刑。
我大秦對此管控尤為嚴厲。這在大秦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轉念一想,也不對。不,這哪怕在彆的朝代也是不可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