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阿耶。”
小殿下李承乾眼睛睜得圓圓的。
在秦王妃鼓勵的眼神裡,他大著膽子問李世民:“兒子剛才聽幾位大人說,戾太子以前也是很信任武帝的,可為何這個時候會起兵呢?”
李承乾確實不明白。
為什麼漢武帝會和他的兒子會刀劍相向?
今年才八歲的小殿下還未專門性係統性學史,還無法像他的父王那般對曆史那般滾瓜爛熟。
但是小殿下很聰明。
他臨時抱佛腳,偷偷聽著幾位長輩的議論,哪怕再迷迷糊糊可這麼聽著也多有了些了解來。
但是知道得越多,他越不明白。
這位連諡號為戾的太子,原本是多麼受人愛戴啊。而且漢武帝對他的信任也不一般。
劉據性格仁慈寬厚、溫和謹慎。
漢武帝晚年常年外出遊幸天下,每每出宮便將諸事交付給劉據,宮中事務交付給皇後。
如果有所裁決,待武帝回宮後就將其中最重要的事向他報告,漢武帝也沒有不同意的,有時甚至不過問。
在施政方麵,漢武帝用法嚴厲,任用的多是嚴苛殘酷的酷吏;而劉據雖然本性寬厚,卻也有固執己見的一麵,經常將一些他認為處罰過重的事進行平反。
他因此受到百姓愛戴。哪怕因此被一些執法大臣看不上,甚至衛皇後也在委婉勸說劉據。
在眾多反對之聲裡。
反而是劉徹自己讚賞自己的兒子。
劉據同樣對劉徹很信任。
他時常被小人暗中尋找過失,然後再去添枝加葉地向漢武帝報告。
對此,衛皇後恨得咬牙切齒,讓太子稟明皇上殺死蘇文等人。劉據卻十分信任自己的父親,說:“隻要我不做錯事,又何必怕他們!皇上聖明,不會相信邪惡讒言,用不著憂慮。”
[1]
就是如此自信。
可那時候誰想過權傾朝野,離皇位隻有一步的劉據會落了個這樣的下場。
自縊身亡。
甚至戾這個諡號,還是他的死裡逃生的小皇孫登基後追封的。
非常悲哀。
……所以,事情到底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
又是父子。
彼此間又有著這樣深厚的信任。
為什麼會這樣?
李承乾百思不得其解。
在開口問父王之前,他曾小聲地就這個問題問了母妃。
母妃愛憐地摸了摸他的頭,沒有說什麼,隻是給他一個建議:
“如果承乾想知道的話,就親口問問父王吧。你的父王會給你答案的。”
李承乾很聽母妃的話。母妃是不會騙他的。他便趁父王跟群臣說完話空閒時,趕緊把問題道出。
此問一出,震驚眾人。
“……”
這個問題……
李世民一時啞然。
——倘若問這話的是他的父皇。
李世民的回答可能會口不對心。這對天家父子已經不像從前那般了。哪怕是李世民,也會在想父皇是不是在試探他。
縱使李世民本心不是這樣想的。可是觀先前李淵做的事,有些信任便這樣慢慢磨損了。哪怕是李世民,也開始不得不這樣思考了。
——倘若問這話的是他的好友,是追隨他的人。
李世民大概會斟酌著給出為君之道。君王如何,臣子如何。
多半會得到一場精彩的辯論,然後在場眾人都收獲頗多。
——但是,現在問這話的,是他尚且年幼的孩子。
李世民承認,他很難給對方答案。
怎麼答都不對,答什麼都不對。
在孩童單純的注視中,他的好父王不知為何深深歎了口氣來,“既然你問父王。那麼承乾,你的答案又是什麼呢?()”
李承乾一時卡殼。
這位好父王目光溫和:“我希望承乾,你有一天能告訴我你自己的答案。?()?『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李承乾敗退。
秦王妃含笑看著兒子灰溜溜的模樣,一場問話便把他問自閉了。
她扭頭,又戲謔地看著李世民避開兒子目光,正小心擦拭額角冒出的冷汗。
“真是好父王啊。”
秦王妃誇讚。
“哈哈。”
秦王訕笑兩聲。
……
天幕道:
【當時劉據兵敗時,攜兩幼子出奔。
同日,皇後衛子夫自儘。
劉據長子劉進為安置僅出生月餘的兒子劉病已,而未隨其父亡走。
八月辛亥日,太子劉據拒絕被捕,自儘而死,兩位小皇孫遇害。
同時,劉病已的祖母史良娣、父親劉進、母親王翁須和姑姑(皇女孫)皆在長安遇害。太子皇孫的姬妾(家人子)和門客皆被處死。
劉據一家連同太子一脈的人馬,皆被屠戮,隻有這位叫劉病已的小皇孫,因為尚且年幼逃過一劫。】
【這小皇孫,便是後來即位的漢宣帝。】
【漢宣帝是一位賢明的帝王,在位期間,全國政治清明、社會和諧、經濟繁榮、四夷賓服,史稱“孝宣之治”,又稱“孝宣中興”,史家稱西漢國力在其治下最為強盛。同時,他是四位擁有正式廟號的皇帝之一。
而他即位以後,給祖父劉據,這位悲催的太子追封諡號:戾。】
天幕念詔:
【故皇太子在湖,未有號諡、歲時祠。其議諡,置園邑。】[2]
……
*
秦。
察覺到上方帝王怒氣漸漸消無,漸漸沉靜了下去。眾臣到底是沒忍住,嬴政一沒了動靜,他們就跟著天幕嘀嘀咕咕議論開來。
“說起來,如果要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