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天幕道:
【霍去病,是一位少年將軍,他上戰場很早,成名也很早。】
【元朔六年時,漢匈之間又爆發一場戰爭。在這一場戰裡,霍去病也參與了。這並不是他第一次上戰場。但是在本場史書裡稱為‘漠南戰役’的戰爭裡——
十七歲的霍去病被漢武帝任命為驃姚校尉,隨衛青擊匈奴於漠南,與輕勇騎八百直棄大軍數百裡赴利,斬捕首虜過當。斬殺敵人數目超過己方損失的數目。斬獲敵人2028人,其中包括相國、當戶的官員,同時也斬殺了單於的祖父輩籍若侯,產,並且俘虜了單於的叔父羅姑比,以一千六百戶受封冠軍侯。】[1]
【‘冠軍候’的‘冠軍’,是‘勇冠三軍’的‘冠軍’!】
天幕說到這一處,也不由得慷慨激昂起來。
……
歲寒生相信,不僅是他,他直播間的觀眾們也一定很激動!
雖然他直播間的觀眾們不發彈幕,但是他歲寒生就是知道!
沒辦法。
這樣的以少勝多之戰,這樣的大勝——
不論放在哪裡,都堪稱奇跡!
放眼看去,縱觀曆史上下,也沒有幾個人能有這樣的戰果。但凡能有這樣的本事,早就成被人稱作戰神,受後人燒香供奉了。
而這位漢代小將霍去病,赫然也在此列。甚至在眾多受供奉的武將裡,他也是年輕得可怕!
……
秦。
眾人不約而同深吸一口涼氣。
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隻需八百輕兵便直接殺穿了匈奴?!簡直聞所未聞!
但是,與此同時,眾人陷入了沉思。
既然會有人這樣做了還成功了,那麼這個做法便是可行的。同時也給他們這些人一個很好的示範。
雖說是在後世,可沒說他們這些前人,就不能借鑒一番吧。
已經有武將見獵心喜,按照天幕所給出的條件,加上自己的推測,開始熟練地擺陣模擬戰場起來。
王翦摸了摸胡子,手在輿圖上指指點點:“這做法確實並非不可能。關鍵是在‘快狠準’。”
其餘武將虛心求教。
王翦也不藏私,他根據自己經驗解釋自己的看法:
“‘快’,是因為所帶騎兵數量少,所以無論是前進後退,亦或是停下紮營拔寨,都可以做到動作迅速。”
說著他的手在匈奴那方點了點:
“而‘準’則是因為——這霍將軍是直奔這匈奴而去的。中間可能驚動了放哨,也可能沒有。但是無論如何,這一番奇襲快速準確,直接打在匈奴的死穴上。
所謂打蛇打七寸,正是如此。
而這一番動作的前提,都是基於對方尚未完全反應過來。
但凡沒有把匈奴打得這樣措手不及,也不會這樣輕易成功。”
說著,王翦歎了
一聲:()
“而‘狠’則是說霍將軍此人了。”
?本作者歲歲如初提醒您最全的《扒一扒想長生卻慘遭被騙的冤種們[曆史直播]》儘在[],域名[()]?『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觀這霍將軍行事絲毫不拖泥帶水,實在果決。又這樣年輕,難怪這樣受器重。”
“行兵打仗,有一位可以帶兵深入敵軍腹地的將軍,既是我軍之幸,亦是敵軍的噩夢!”
此話一出,眾人不覺看向他。
落地之時,連上位的始皇帝都不由為之側目。
按理說對方是後人了,還是滅秦之漢的後人,身為秦將,總會因此有些情緒的。
可是王翦並沒有以前輩之名壓對方一頭,甚至這些情緒也在對方的功績麵前一笑間隨之消散了。甚至這樣一位老將軍,此刻對這位尚未謀麵的小將軍居然是以同輩相稱。
要知道上一個,這樣讓王翦將軍這樣尊敬的敵人,還是秦未一統六國前——趙國的李牧。
那是個讓匈奴年年南下打秋風卻好幾年都一無所獲、還讓匈奴覺得他弱的狠人。
後來,在匈奴再次來犯時,他以餌布陣,鼓勵全民皆兵,又再布下許多奇兵,張開左右兩翼包抄反擊敵軍,大敗匈奴,殺死十多萬人馬。滅了襜襤,打敗了東胡,收降了林胡,單於逃跑。此後十多年,匈奴不敢接近趙國邊境城鎮。[2]
而秦一統六國攻趙之時,也曾在李牧手中吃了苦頭。
秦國軍隊在武遂打敗並殺死趙將扈輒,斬殺十萬士兵。趙王就任命李牧為大將軍,在宜安向秦軍發動攻擊,大敗秦軍,趕走秦軍主將桓齮。這戰之後,趙王封李牧為武安君。三年以後,秦軍進攻趙國的番吾,李牧反擊並打敗了秦軍,又向南抵禦韓、魏兩國的軍隊。
以一敵三。怎一個牛字了得!
李牧守城非常強,又重視體恤士兵,非常得民心。那時候,攻打趙時,素來有“李牧在,趙國在”的聲音流傳。
對於秦,那李牧就是塊硬骨頭。倘若李牧是秦將,那始皇帝可是會高興得不得了。偏偏這樣優秀的將領是在敵方。哪怕再欣賞,該下手還是要去下手的。
如何搞定李牧,這便是如何攻趙的難題。
最後,是從內部開始動手的。
秦國給趙王身邊的寵臣郭開送了很多金銀財寶,讓他施展反間計,造謠說李牧和司馬尚要造反。趙王於是派趙蔥和齊將顏聚取代李牧。李牧不肯接受命令,趙王就派人在暗中抓捕李牧,將他斬首。而三個月以後,王翦趁機猛烈地攻打趙國,把趙蔥的軍隊打得大敗,並且殺了趙蔥,活捉了趙王遷和他的大將顏聚。沒了李牧過後,果然趙國很快滅。[3]
李牧何其強啊。
而在王翦心裡,對方居然能和李牧比肩。
眾人不覺嚴肅起來。
正所謂,外行人看熱鬨內行人看門道。
論打仗,他們肯定是沒有王翦精通。雖說他們也驚詫這樣的奇跡。可到底是怎麼也沒想到,居然連王翦將軍對這霍去病,都有這樣高的評價……
眾人回味這一套戰術。
不然看出,這對陣
() 匈奴時(),‘快狠準’寥寥三字的難度。
對霍去病來說∮[()]∮『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這又是何等的殊榮。
倘若這後輩知道了,會開心得睡不著覺吧。
眾多武將不由有些酸。他們這一輩多是跟著王翦老將軍打天下的,他們是王翦的兵,可是到今天之前,卻也從未聽過他這樣誇過彆人。
哦,不對,還有同為將軍的蒙恬。
可這兩個是相互欣賞,你誇我我也誇你。
說不好,到底是不是帶著禮貌的商業吹捧。
這時那頭的蒙恬將軍也道:
“輕兵上陣,遊走敵方腹地,直搗黃龍,其中要求領兵的將士膽識、眼界、以及對戰局的判斷……哪一樣是簡單的!霍去病此人不可小覷!”
他同樣嚴肅。
隻能說慶幸這樣的人才,在大秦一同六國期間並沒有碰上。否則又會是一塊難啃的骨頭。
“……”
行了,這兩位大將都這般肯定,其他人還有什麼怨氣呢。
隻餘一廖悵然。
“十七歲的冠軍侯。”
有人輕歎。
這樣年輕的侯爵,這樣高的讚譽,簡直是聞所未聞。
可一個現成的案例,又確確實實出現在眾人眼前。
眾人說不出話來。
而且這還確確實實是對方在戰場上,實打實的拚殺出來的功績。其中並無水分可言,戰場之上的兵器不會長眼睛,會因為他是誰而就這麼放過他。
一旦上了戰場,那就是生死有命,誰會認你的背景。
戰場,是最為考驗人才的真實本事的。
在這裡,贏則生,輸則死。
就是這樣簡單的道理。
活下來的都是贏家。
而霍去病,不僅贏下來了,還贏了個痛快!
誰是霍去病?誰像霍去病?隻有他,僅僅是他而已!
……
漢。
“好!好啊!”
聽天幕播報這傲人戰績,簡直是把這群匈奴打得是落花流水!
好啊!
爽!這也太爽了!
劉徹站起身,暢快地大笑了起來。
大漢有此良將,我大漢之福啊!而這樣的武將能在他手裡,更是他劉徹的福氣!
他揚眉吐氣,有種預感——
離大漢洗刷恥辱的日子不遠了!
“都記下來了嗎!”他扭頭問群臣,又問了一句:“十七歲上戰場,還自己掙了個‘冠軍侯’回來,你們可服氣?”
什麼服氣不服氣。
這等碾壓眾人的戰果,誰會不服氣?
劉徹這話表麵是在問話,實際上是在炫耀。
看,這就是朕的良將!
而這個時候隻需要恭維就好了。
東方朔深諳此道。他眯著眼笑得非常真摯,“恭喜陛下賀喜陛下,我大漢未來將得此良將,是我大漢之福啊!”
() 這一通誇,他可是實打實誠心的。
像這霍小將軍這樣的人物,幾百年才能出一個吧。居然還在匈奴如此欺.我大漢之時出現,可不就是我大漢之福嗎?
此聲一起。其他臣子不覺在心裡大罵一聲‘老狐狸’‘狡詐’!然後也跟著恭維起來。
四麵八方的誇讚把劉徹哄得嘴角快飛上天。
他勉勉強強壓抑了一下飛翹的唇角,故作矜持:“還早。也不知道這小將什麼時候能橫空出世。”
原本隻是感慨,可是說著說著,劉徹就開始寂寥了起來。
與目前被匈奴壓著打的慘烈現實對比,天幕描繪的未來簡直是不要太美好!
劉徹歎氣,一想到這個他頓時愁眉苦臉茶飯不思了起來。
朕的‘冠軍侯’啊,今年到底出生了沒?
朕還要等幾年啊。
劉徹的目光不由投向一旁沉默的衛青。
不管了。
出了這直播就立刻去看看他小外甥。
就算不是這未來的‘冠軍侯’,但是他睹人思人,找個寄托總可以吧。
都是叫霍去病呢。
……
某·六歲·現在還不知名的霍小將軍:???
#不,不是,寄托是個什麼鬼?#
#夭壽啦,陛下是瘋了還是已經瘋了#
#替身竟然是我自己#
……
唐。
秦王府裡確實有不少武將齊聚。但是能像霍去病那樣有豐厚功績的,還那麼年輕的,真的沒有幾個。在我大唐,估計也隻有秦王李世民十七歲那年雁門關救駕,能比得上。
那時還是隋煬帝時期。
隋朝末年,突厥非常強大。
隋大業十一年,七月,隋煬帝避暑於汾陽宮。八月初八,東突厥始畢可汗率幾十萬騎謀劫車駕。十二日,煬帝得報率隨員馳入雁門郡城。突厥遂圍雁門郡城。
被圍城時,隋軍上下驚懼恐怖,拆毀民房用作守衛城池的材料。更艱險的是,城中有軍、民十五萬人,糧食僅夠供應二十天。而此刻雁門郡所屬的四十一座城池,突厥軍隊已經攻破其中的三十九座,隻有雁門、崞縣沒有攻下。甚至突厥軍隊急攻雁門,箭都射到隋煬帝麵前。
當時煬帝大為恐懼,抱著小兒子趙王楊杲哭泣,目儘腫。
救援軍來之後,對圍城也沒什麼辦法。是尚且十六歲的少將李世民提議:在突厥人還不知道實情的情況下,可以采用疑兵之計。
這是史書上有史以來記載李世民軍事才能最早的地方。
而結果可想。後隋援軍大集,九月十五日,始畢乃撤軍。二十日,煬帝離開雁門郡城。雁門之圍解。
雁門之圍如願解,少將李世民更是一戰成名。
[4]
“這算什麼?”對於麾下武將抬高自己,拿自己跟古時名將相比較,李世民哭笑不得,“我怎麼比得上‘冠軍侯’的神
勇?”
“殿下所言差矣。”尉遲敬德第一個不服。
武將向來口直心快。能讓一個純粹的武將心服口服的,往往是另一個比自己更優秀的武將。他尉遲敬德可以說誰都不服,但是絕對是服氣秦王的,不然也不會跟著他了。
尉遲敬德道:“前朝之事也不知道過去多久了,反正在我尉遲敬德心裡,秦王殿下第一!”
李世民既感動於武將的信任和支持,又確實明白自己還有不足之處。
他謙虛道:“就是在當下,我亦不及藥師也。”
這說的是李靖,李藥師。
殿下和李藥師的水平大概是伯仲之間,但是李藥師到底是比殿下大上幾歲。
若殿下都覺得自己不如李靖,那不是誰都不如李靖嗎。
眾人一時默然。
能比得過他們在座的這些武將已經很強了啊,不明白為什麼秦王陛下覺得自己還是很弱。
眼見其餘武將捋起袖子也要上前議論一番。
一直忙於抄錄天幕之言的杜如晦剛抄完,忙起身打斷:“殿下,天幕又變了。”
這樣誰比誰強的爭論在秦王府經常上演,最後的結果往往是武將們又哭又笑地抱成一團,中間夾著哭得最狠的秦王殿下。
隻不過此刻,因天幕提及的緣故,話裡頭多了個霍去病來。
房玄齡仰頭看著變化的天幕,上麵還在說霍去病的功績,可他捋了捋胡子,點頭應和的同時不免有些悵然道,“隻可惜霍去病這一生……尤為短暫。”
無論哪個朝代,都是一將難求,名將更是難求啊。
在漢武帝當時,在那壓抑之下急需反擊匈奴的當口,霍去病的存在和戰績更是尤為重要,隻可惜啊……
“匈奴未滅,何以家為?”[5]
冠軍侯到底是沒有活到那一天。
漢武帝在位6年後,天上有“長星”出現,以為祥瑞,漢武帝於是改年號為“元光”。這霍去病的出現似乎正應著這“長星”。
璀璨炫目,又短暫。
……
【元狩四年春,即公元前119年。
漢武帝遣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各率5萬騎兵及數萬步兵分兩路深入漠北,力求徹底殲滅匈奴主力,並組織步兵數十萬、馬數萬匹以保障作戰。
這場漢匈之間的漠北戰役,是漢武帝向匈奴戰略進攻的頂點,也是匈奴伊稚斜單於與畢其功於一役的決戰。】[6]
【在先前一係列的戰爭裡,漢將匈奴驅逐回漠北,甚至逼迫匈奴進一步西遷。這連連的勝利使得漢在這一場戰役裡占據著優勢。
此時,匈奴那方:
元朔五年,右賢王逃,其勢力為衛青滅。
元狩二年,單於因為二王作戰不利,想要殺他們。渾邪王殺休屠王,降漢。[7]
滅了這些匈奴的王,基本解除了長安的威脅。不會再有被匈奴虎視眈眈的緊迫感。匈奴這方到元狩四年的
時候,隻剩下伊稚斜單於本部卻依舊保留有實力。】()
天幕變化出巨大的輿圖來,左右上下一紅一綠,紅為匈奴,綠為漢。
?歲歲如初的作品《扒一扒想長生卻慘遭被騙的冤種們[曆史直播]》最新章節由??全網首發更新,域名[()]?『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雙色對比之下衝擊視力,清晰明了,漢匈間的戰況更是一目了然。
“這、這是!”
所有人激動地站起身來,盯著這副巨大的輿圖目光灼灼。
先前朝中曾流傳過秦時邊關的輿圖,那圖上信息之詳細,罕見。可以說所有人都愛不釋手。可是,那時候誰也沒想到這原圖更是讓人不舍得挪開眼睛!
眾目睽睽之下,天幕上布有‘右賢王’、‘渾邪王’、‘休屠王’的紅色屬地紛紛變成綠色。
【在元朔六年的戰爭裡,伊稚斜單於撤兵漠北的目的之一,是“誘罷漢兵,繳極而取之”。簡單的來說,就是企圖讓‘白登之圍’再次上演。可是,伊稚斜單於不料漢武帝卻轉攻河西,占領了河西走廊,這誘兵之計便因此落空。】
天幕上,河西走廊處也變成綠色。
……
“妙極!”
時空中,有人撫掌而歎。
為漢走的這一步叫好。
河西走廊是中原與西部溝通的重要交通樞紐。以前常常是匈奴人守在此處打劫過往商販。這下好了,匈奴人終日打鷹到底是被鷹啄了眼睛。
控製了河西地區,把河西走廊這麼一打通,對於漢這方來說,再打起來的話,那地理位置上就優越得多了。無論是士兵的輸送還是物資的運輸都要安全隱秘得多。不再在匈奴人眼下行事了。
丟了河西走廊,可想而知匈奴那邊是有多氣憤!
他們後退可不是為了把河西走廊拱手讓人的!
……
歲寒生同樣開心,一說到匈奴急了急了,他就很開心。
他點擊ppt,開始演示這一場漢匈之戰。
“匈奴氣急敗壞。元狩三年春時匈奴襲掠右北平、定襄兩郡,企圖借以激怒漢武帝,誘使漢軍北進,在漠北予以殲滅。
而元狩四年時,漢武帝也出兵了。這場漠北大戰一觸即發!”
……
輿圖上出現了很多麵旗子。在紅綠兩方交界處出現得尤為多。不難看出這也是在模擬兩軍對壘之時的戰況。
眾人凝視天幕,正待天幕展現的戰爭軌跡,天幕上畫麵卻忽的一轉,定格在某天不知名的一夜裡他與重臣殿內議論策略的-->>